赤壁市档案馆
欢迎访问赤壁档案史志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志工作

正确认识年鉴 努力编好年鉴

时间:2013-01-10 10:06 来源:未知

2003年9月19日在全市年鉴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摸索、探讨年鉴编辑的有关基本知识,这也是我近几年从事年鉴编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当然没有深究,有的是本人的观点,或许不够成熟,请大家指出。年鉴这个概念,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肯定耳熟能详(有的是从事年鉴编稿的行家)。但我在普通大众群体面前做过测试,对年鉴这个概念感到陌生的较多,就赤壁来说,年鉴的社会认识程度较低,说明要使年鉴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年鉴的产生及其发展
  年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最早出现于工业较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年鉴的编辑出版在欧美发展成熟,当时在美国,它与《圣经》一起进入百姓家庭,成为必备的工具书。在美国当年的八月出书,每年的圣诞节民间作为一种礼物互赠,官方则利用年鉴参与大选。将年鉴的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以及预测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从1725年到1775年连续编了50部年鉴,名为《穷人理查德年鉴》,流行一时,年鉴事业成了他科学事业的支柱,这部年鉴是年鉴史上的丰碑,从这部年鉴开始,世界年鉴的发展历史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19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年鉴开始生成,它纳入了政治、经济、商业、文学、历史等诸方面的内容,演化成为百科式的工具书。例如1830年出版的《美国年鉴》的全称就是《美国年鉴与知识宝库》。19世纪中叶传入亚洲,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1922年才出现由中国人编辑反映我国内容的专业年鉴——《全国银行年鉴》。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最早的是1935年上海通志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上海市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出版的《开国年鉴》由天津进步出版社出版,一直到196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年鉴出版中断。正因为年鉴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我国重新兴起于经济体制改革之时(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此可以看出年鉴是以直接服务市场经济为主要目的兼有存史、教育功能的年刊,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育、发展阶段,编辑年鉴更具有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到20世纪末,全国已涌现出1300多种年鉴(包括综合年鉴、专业年鉴、行业年鉴、企业年鉴)。年鉴的种类、数量及理论研究等一跃走向世界年鉴发展的前列。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年鉴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其中地方综合年鉴(省级、市级、县级)占了相当的比例。
  我市编辑年鉴始于1986年,蒲圻县人民政府曾以蒲政文[1986]21号文件下发决定编辑《蒲圻年鉴》,至今从未间断,共出版9卷,每年以两办名义下文编年鉴,第十卷正在组稿编辑之中,1991年前是一年一卷,以后是二年或三年一卷。累计字数400万字,发行近万册。有的市里新任领导、部门领导经常为领导和党政机关及各行业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料,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年鉴的概念及特点
  年鉴顾名思义一年一鉴,鉴有两层意思:一是镜子,古代以青铜盛水来照影子,后来以青铜磨光为镜,如《新唐书•魏征传》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所以铜镜称为鉴。二是借鉴、鉴戒的意思。年鉴的基本要求应该象镜子那样,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年度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的情况,以及鉴往知来的效果。既鉴“得”(成功经验)又鉴“失”(教训)。
  年鉴,辞海解释为“工具书的一种,汇集至出版年为止(主要是近一年)的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统计、资料等,以供参考,一般是逐年出版。
  1979年10月邓小平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负责人谈话就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这个论断点明了年鉴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年鉴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为它是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实用性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有着其他书籍包括史志书籍无可替代的鲜明特色。
  年鉴,有它自身传播信息的功能。可供读者用其参考某地、某部门、某专业的发展规律,积累有价值的资料,以便分析情况进行决策。政府官员用之资政,企业家用之了解一地交通、通信、金融、市场、投资、人口消费水平等,以便决定是否投资或如何经营。专家学者用之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以便进行研究。年鉴能够起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了解,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可成为各自“知己知彼”的重要参考书。年鉴的某特点有:
  资料性。年鉴收录资料的方面之广,数量之多是任何一种年度出版物无法比拟的。年鉴里的概况、事件、人物活动、成果等都是资料,不仅文字、统计数字是资料,图表、照片、说明词同样也是资料。
  综合性。即门类完备,内容全面,涉及百科,包罗万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年度的总揽,它有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具有不同需要的广泛读者。
  连续性。年鉴是以一个年度为周期的出版物,通常以上一个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市政府要求各单位每年3月以前送稿),每年一册,连续出版。这是年鉴不同于其它工具书,也不同于周期较长的地方志(20年续修一次)的一个显著特点。年鉴是逐年连续出版的,内容年年推新,但年鉴的框架即类目分目,要力求保持相对稳定,每年除根据不同情况,作某些必要的调整外,一般不宜做大的变动,年鉴多年的资料口径具有可比性,从而体现事物发展的继承关系。若干年后连续起来,就能反映出工作发展轨迹,年鉴连续出版的时间越长,价值也越大。
  权威性。年鉴的资料是经过加工的,资料的选取是经过一年的积淀后筛选和提炼的,而且从编排上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条理化、系统化的,它剔除了冗余信息,年鉴资料反映了事物的重点、规律,使读者不仅能查到资料,而且能比较方使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重点。

三、地方志与年鉴的区别
  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延伸和组成部分。方志与年鉴都成为一定时空下的“百科全书”式的图书。二者有相当多的共同特点。另外年鉴与方志共同点是编纂(严格意义上年鉴只是编辑)的对象相同,主要指内容涉及的地域和事类;不同在于时间性和内容的角度和重点。年鉴的内容一般是一年时间,而地方志贯通古今,断代修志一般20年以上(代代续修,年年出版)。另一点不同,年鉴主要是数据和情况,而方志不但除有反映时代特点、地方特点、专业特点的情况和数据外,同时要展示(寓观点于叙事之中)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进程。对于资料,地方志收录是作者在对外部世界基本认识的前提下进行锤炼的结果,而年鉴只记载一年的情况和数据,不可能细致地观察、认识和锤炼,区别在于时间为方志工作者提供了历史的沉淀。这就决定了二者对资料信息的加工方式很不一样。年鉴的学科定位是“资料性工具书”,而方志的学科定位是资料性综合著述(方志学家朱士嘉给方志所下的定义是:全面记载一定行政区划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历史的现状)。
  年鉴与志书体例不同。年鉴的每一个单元、每一单元的层次,都是以“目”为载体的。第一层次,即单元,为类目(经常看到的政治、经济等)和分目(经济管理下的工商行政)形成年鉴的纲,统帅各栏目中的第三层——“条目”。条目才是年鉴的实体,也叫年鉴的最小单元。
  志书则是以篇、章、节上下承接,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谋篇布局而形成的叙述性文体,按篇、章、节划分不同层次,全书横陈纵述,经纬分明。志书记载的信息具有复合性、种属性,即信息通过多层面向读者传递,一种信息之中包含若干子信息,信息量网状辐射。

四、年鉴编辑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政治观点要鲜明(政治关)
  因为年鉴是“官书”,必须服务于执政者,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每位撰稿人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在写稿的总体思路上,指导思想上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心态。应该把握好三条:一是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个要求,充分发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要功能,即“很好地发挥投资决策的咨询工具作用”,使年鉴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龙头产业——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按照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为科教兴国、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使年鉴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鉴戒和教育作用的重要文化载体。三是按照“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贴近大众、贴近现实、反映人民大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供广大群众希望获得的各种社会信息,使年鉴成为深受读者欢迎,雅俗共赏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在记述一些重大事件和敏感事项时,一定要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在撰稿过程中一定杜绝政治性的错误,严守国家机密(保密法有规定)。
  2、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加以筛选。《赤壁年鉴》的主要功能是记事,是分门别类地记述各行各单位上一年度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一年之中,各行业、各单位发生的事情不少,基本情况的演变有时也丰富多彩。面对这些繁杂的现象,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犀利的眼光,做到眼勤、手勤、多看、多记、多思索、多甄别(善于观察),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下一番提炼的功夫,从那些原始、粗糙的资料中,提炼出有史料价值或强大现实信息功用的东西(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工作总结)。
  3、注重资料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准确是年鉴高质量的标志之一,它决定年鉴信息的可信度和利用率。年鉴信息的记述如果词不达意,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有时甚至一字之差,导致错误或失实,就容易使年鉴失去权威性,更谈不上工具书的特性。我们在编辑中尊重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对有疑问的信息反复查核,对有关统计数据的总数和分数,上年和下年的数据多次审查,防止出现矛盾,避免利用中的困惑。其次信息语言要表达准确,用词精当,要求对稿件中言过其实或含糊不清的空话、套话、大话进行删减,使年鉴以真实准确的信息为现实服务。
  4、写稿要不断创新。一是要注意把握年鉴稿件宏观性记叙与细节记叙的辩证关系。撰写年鉴稿件,必须要有宏观的眼光,从大处着眼,方能小处着手。但宏观中要注意细节,事物发展中的细节往往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个性,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能够对读者起借鉴作用的恰恰是这些个性,是这些符合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细微之处。因此,对年度重大的事件,有影响的历史转折中的重大举措,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可以设立“专题性条目”来加以详尽记述,不能将重大事件与一般事件,重大历史转折与一般社会进程,采用同样的宏观的记述手法,使用相同的篇幅要求,而应有所侧重,区别对待。因此,年鉴应在记载宏观资料中有细节信息,记载一般进程中有重点信息,使年鉴资料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可读可用。二要进一步增大年鉴条目的信息量。年鉴内容所反映的年度全貌,不能只停留在对简单的表层现象的一般性描述。要注意经验性、启示性、影响性、知识性的信息开发,努力注入综合性分析内容,进行资料的优化处理,使条目成为读者能够直接用于研究、决策、工作和生活的有效信息,既注意搜集能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宏观信息,还要顾及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因此,采用撰写“分析性条目”的方法,来反映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是年鉴记叙方法上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上的改进,例如:在关于经济增长的记述中,不仅要写增长率,还应将经济增长中的传统产业、科技因素、信息化程度等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和所起的作用加以展开记述;在关于招商引资中不仅要记载引资数量、引资项目、还应将引资中的重大项目金额、高科技项目等在总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加以反映。这样就可以从条目内容中清楚地看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招商引资质量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多方面、多层面的。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要在创新中将体现时代性和把握规律性统一起来,将富于创造性和符合科学性统一起来,以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使年鉴多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5、条目标题的制作。年鉴读者使用年鉴时,一般是从年鉴目录入手,从目录的细胞——成千上万个条目标题中搜寻所需信息、资料。标题应准确概括主题,突出个性,简明扼要,具有辞条性特点。有的单位大多符合这个要求,但也有的标题是标语口号式的空话、套话,也有多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成份的。如“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可分别删减为“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市场”。再如“突破性超常规地发展乡镇企业”、“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坚持反腐倡廉,加强机关建设”、“绿荫成林的卫生学校”,我认为这些标题都不符合要求,也没有什么特色。条目的标题应该是词和词组,独立的名称概念、短句。“概况”“国际旅游”和主谓结构(项目建设),动宾结构式的短语(创办科技园),后一类在年鉴条目中应用最广泛。
  6、地方年鉴通常由概况、大事记、百科(各行各业)等部分组成,其中以百科部分为主体,与其他各部分相比,百科部分一般要占全书的50%至60%左右,最多的达85%,而百科部分主要由单一性条目构成。就目前看,《赤壁年鉴》的条目基本分两类,一是综合性、二是单项性条目。
  记好综合性条目。年鉴的综合性条目主要有概述、概况和综合记事条目。这类条目整体性强,资料集中,数据逐年可比。概况主要反映本行业年度内的基本情况,具有“全、高、稳、精”四个特点。“全”就是全面,年度内本行业的基本情况都有所反映;“高”就是立足点高,站在全局的角度,从宏观上进行记述,“稳”就是基本要素、主要统计指标相对稳定,“精“就是语言文字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综合记事条目与单一记事条目不同。单一记事条目内容单一,反映的是一个“点”,一件“事”。综合记事条目内容复杂,反映的是一个“面”,如[实施再就业工程],包括再就业工程的组织领导、具体措施、实施经过及成效等。综合记事条目要求记事完整、全面。同时提高单一性条目的记述深度:单一性条目在年鉴中数量最多,也是年鉴特色的主要体现,如[举办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水厂二期工程典礼]等。尽管这些条目内容比较挖掘其内在的东西,如适当介绍一下有关背景,增加一点回溯性、前瞻性资料,以增强条目的纵深感。像“竣工典礼”条目,就不能简单地记有哪些官员、来宾出席,谁主持仪式,谁发表讲话等浅层次的内容,而应重点介绍工程的总规模、总投资、总工期以及投产后将对企业生产能力带来的作用等。又如[市水泥厂被评为全国水泥质量百佳企业],不要仅仅局限于记述此项荣誉称号何时获得,如何评选产业等表面的东西,而应简要追溯企业发展历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其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处的位次,如果写成单纯的表扬搞,就降低了年鉴的存史价值。
  二是单项记事条目。对于综合性条目,要求内容记述的层次要高,整体性要强,其撰写特点是把握全局,将全局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记述,宽广而不散乱。各单位“概况”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情况,人员、职能。(这是一个静态的,不必每年都写,除非有变更关系,撤并情况的可写)。另,就是根据自身职能在年度内有什么举措,完成了主要的工作任务、指标,即综合资料要素,读者一看全年的主要工作就有一个梗概。但要注意,此类条目的撰写,很容易落入年度工作总结的俗套,一层层的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等。这要避免。对于单项记事条目,重在事项真实,记述清楚,事项要素齐全,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特点是少而精,所记事项一定是本单位上年度的重大事项,有信息资料的实用性。
  7、运用图表、载体可增强年鉴信息的实用性。图表有直观、清晰、深刻的特点,还有一目了然,便于查阅的优势,是年鉴记载信息必不可少的载体。但在年鉴的稿件中,插图、表格运用得较少,记述手法大多是以文字记述,其可读性、实用性不强。所以增强图表资料信息可使年鉴的信息表现更加灵活丰满,生动鲜明,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如上卷年鉴武装部、卫生局、林业局等单位在黑白文字中刊登了一些图片,形象地展示事物的形态、神态,增强感染力,并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表格在这近两卷的年鉴当中出现很少,在以前的年鉴中出现比较多。像有些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用电结构”“外商投资情况”“财政收入”等用表格列出来,既活跃版面,节省篇幅,又能突出重点,还能获得良好的视角效果。因此,选择画面效果好,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和设计科学、新颖的表格入鉴,可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实用性。
  8、走出误区。未能客观全面地记述事物,报喜不报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正确的一面和错误的一面,或者说成功的一面和失误的一面。年鉴既是资料性工具书,记载一个行业内年度内真实面貌的地情书,那就应该着力记述正确和成功的同时,客观记述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使一部年鉴突出体现其“鉴”的本义。如果一部年鉴通篇是歌功颂德而失误与教训只字不书,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年鉴在内容体例上的要求,为后人留下的不是完整的历史资料,甚至会削弱事物真象的可信度。实际上,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工人下岗,官员腐败,安全事故,效益滑坡,群众上访等虽属非主流现象,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年鉴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而应正视事实,审慎分析,如实记载,重在引出原因教训,从而真正起到鉴戒作用。还有一些年鉴,有的数据比上年提高就进行比较,以示进步,如低于上年就不作对比,肤浅记述,轻描淡写,更谈不上引出原因和教训。如果这些信息失真,就谈不上年鉴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当然这有主观原因:一是有些单位领导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的信息作用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反映问题是在揭短、捅漏子,怕给自己政绩抹黑,影响仕途的发展。二是供稿人缺乏实事求是的反映实情的理念,心存疑虑,“怕”字挡道,怕领导找麻烦,怕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前途。在这方面我们应勇于直书。
  平均着墨,特点、重点不突出。一是突出时代特点、年鉴特点。二是突出行业(部门)特点。在突出特点时,抓住重点,着力用墨,这样就不会年年的年鉴稿子一个模式,一个面孔。但是,编辑中经常发现一些稿件存在明显的通用性,一篇稿子,今年可以用,明年还可以用,编入这个部类可以,编入另一个部类也可以,如果删去文稿中的单位名称、时间地点,可以任意安排,年鉴是以条目为主体,每一条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一部年鉴的质量,因此收集资料要广,选择资料要严。要纵观全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要彰明因果,揭示规律,这样才能编出高质量上乘的条目。
  9、人物入鉴问题。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是各类人物的活动创造。作为内容权威、资料浓缩的年鉴,人物的收录是重要内容。是年鉴的性质和功用锁定的。所以我们每位撰稿人要把本单位本行业的优秀代表人物推荐写入年鉴。只要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了生产力的先进人物都要列为入鉴对象。使年鉴既见事又见人,真正体现“人类文明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既要反映上层人物,也要反映广大的人民群众,把更多的英雄、模范、名人载入史册。例如:“综述”中,要写入各部门负责人。“科技”类中,要给技术职务人员列表,反映科技进步奖人员。在“教育”类中,不仅反映优秀教师,还要有年度考入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名录(教育部门要注意)。在“文艺”类中,要反映获奖作品及作者的有关情况,要写在各个领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事,那些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民间艺术人才、勤劳致富人物、民间名医、能工巧匠也要入鉴(各乡镇要注意发现这方面的人才)。让人物渗透到年鉴中去。希望工程著名赞助人、新的工艺家、重要的投资赞助商、外商、台商在本地投资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者也可入鉴,反面人物,可作反面教材,特别是腐败人物也应收录,以鉴后世。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记载。文明新风活动,包括普及文明新风教育,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公路、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新风户、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志愿者、民营企业、光彩事业、社会赞助、扶贫攻坚活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
  创建全国优秀城市:如(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等)。组织机构、包干责任制、硬件建设、食品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表彰等)。
  社会新风(道德风尚):包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礼貌待人等。
  精神文明典型选介:如小康村选介、文明村镇选介、文明户选介、文明城市选介、文明个人选介。
  11、基本常识问题
  一是句式问题。年鉴是记载资料传递信息的资料性工具书,不同于文学作品,记人、记事、记物。都要用事实说话,但我们在年鉴稿中有总结句、过去式、附加句,“了”字句,“为”字句,“对”字句,“共”字句,“已”字句等。一是总结用语如:“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深深感到”、“实践证明”等。二是套话、空话多,如:“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同志们的努力下”等,都是总结用语。三是副词、形容词修饰成分现象,如“取得巨大成绩”、“飞速发展”等等,这是年鉴句式的大忌,属文风问题。这些问题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了年鉴的整体质量。记述时间的角度问题:“了”、“目前”要正确使用,每段的开篇是年号,有“累赘”之嫌。主语承前省略。
  二是语言文体。年鉴的资料性工具书性质,就决定了文章体例为记述体,要开门见山,直陈其事,述而不论寓评于记述之中,让事实本身说话,它不需要由作者出面评论,也不需要先说一些套话,或加一个导语,再写事实,而是通过事实(资料)的记述,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得出应有的结论。当然,在必要时,作者也可作画龙点睛之笔。年鉴本身只能记述是什么样的,它不解决,也解决不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探索规律的任务。但是,它能以其全面详实的资料为总结经验、借鉴历史、探索规律服务。不去评论,不讲意义,并不会降低年鉴的价值。在年鉴里进行过多的评论,不但不会为年鉴增光,反而为年鉴减色,年鉴的优点,特点恰恰就在于此。
  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是一个是否遵守法规的问题。因为国家关于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立了法的,国家有关6部委也就此作了规定。所以,在撰稿时,一定要规范地运用汉语语言文字,包括标点符号。有些稿件中习惯于运用行业口头语,而又不加注释,其中包括一些专有名词的简称,行内人可能一看就明白,行外人看则令人费解,如“三抓四保”、“一主三化” (民营经济为主,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资”、“五包”、“四无”称谓。年鉴行文一律用第三人称,对当地可称“本市”、“本局”,不写成“我市”、“我局”。要用确定的时间概念。不要用含混不清的词代替。如:目前、近年来、今年、上半月,现在等等。计量单位的使用。在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量单位符号:如km、cm、m、m2、kg等。
  最后提一点希望,希望在座的各位在平时撰稿的实践工作中,在党史方面也好、地方志方面也好,年鉴方面也好,遇到了新的问题、新的疑点,以及有什么好的作法,好的经验,好的见解,能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
  编好《赤壁年鉴》是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全体兼职编辑发扬成绩,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和重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正把《赤壁年鉴》办成文化精品,为进一步繁荣我市先进文化园地作出新贡献。

赤壁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赤壁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赤壁网      鄂ICP备13000483号-1

单位地址:赤壁市赤马港砂子岭路东侧      电话:0715-5352097

电子信箱:cbsizhi@yahoo.com.cn      邮编:4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