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鄂东南苏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
黄海国
内容提要: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党建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成为鄂东南苏区党组织的一个十分重要任务。在工作措施上,一是在增强教育基础上发展党员,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队伍全过程;二是注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举办各类培训班,创办党校和干部学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强调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目标十分明确;三是注重思想教育的内容,把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革命气节教育和军事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苏区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使苏区党员和党组织在极端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团结一致,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苏区先后建立了8个特委、2个道委、8个中心县委、25个县委、5个特区委(特支)、10个县级工作团、1个代表团和1个办事处。鼎盛时期,苏区的党员达3万人。党的组织发展壮大了,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为鄂东南苏区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党组织在大量发展党员的同时,严格按照党的一大“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①的决定,狠抓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一、在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党员
鄂东南苏区各级党组织把作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健全党的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贯穿于党员队伍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注意选择“贫苦工农群众中积极、勇敢、有阶级觉悟、有政治认识、能为革命作先锋的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严格按照党的六大党章所规定的条件,注意党员的成分和质量,派正式党员对培养对象全面考察,并对培养对象进行马列主义和党的思想教育。
教育的内容因人而异。对工人、农民,联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身利益,揭露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对广大工人、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横征暴敛的残酷手段,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则联系个人的前途,历数国民党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政策的反动,大讲共产党的伟大,以激励他们的革命斗志,增加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进一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他们端正入党的动机,鄂东南地区各级党组织印发许多宣传教育材料,发给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如《CP党员初级读本》、《党的生活》、《布尔什维克之路》、《党义》、《马列主义概论》、《共产主义ABC》等等。此外,还有阳新县委创办的《无情斧》、《党声》两种月刊,每期发行量为2000份
①;通山县委创办的《赤光壁板》
②等学习资料。这些刊物是宣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和阶级觉悟,坚定革命信念,起到较好的作用。
1929年6月,中共蒲圻县委成立后,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一定要注意党员的质量,“每个入党的人必须有一至两个介绍人,介绍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历史、入党动机必须有全面了解,注重教育和培养”。蒲圻南区区委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的作法是:“党支部(党小组)派两名正式党员负责培养,一是给培养对
象讲党的性质、任务、纲领,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二是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任务,看他是否能完成;三是派他到白区去工作,考验他在对敌斗争中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教育后,支部(党小组) 认为条件成熟了派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进一步教育后,向支部推荐。”
对党员实现候补期制度,是鄂东南地区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鄂东南特委规定:“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雇农工人入党没有候补期,贫农入党候补期为2个月,独立劳动者(即做手艺者)、中农以及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入党候补期为6个月,不属于上述社会出身者入党候补期可以按照特殊情况延长1年2两年。党员在候补期内,则称为候补党员;候补期满转为正式党员时,则按情形按时转正或延长候补期以致开除党籍。候补党员不要举行入党宣誓和填写入党表,要等到转为正式党员时,才能举行入党宣誓这种仪式。”
② 这种制度的执行,是做好党员入党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保证鄂东南地区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曾经强调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文明政策的不错误。”
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苏区战事频繁,为了纠正在农村游击队战争的环境中对党员思想教育不足的问题,中共鄂东南特委强调“各级党支部对党员入党要举行入党手续,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