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档案史志网
欢迎访问赤壁档案史志网!

当前位置: > 史志工作

勤勉治校 廉洁奉公 ——从地主少爷到红色教育家的张进

时间:2023-03-08 11:49 来源:未知

       张进(1910-1985),字侠生,车埠白驹桥人,曾任华南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第二届候补委员,广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代表、常委。著有诗集《晚晴楼吟草》。
     
       追求进步,投身革命

       张进出生于湖北省赤壁市一个地主家庭,十五岁时就读于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大革命时期投身农民革命运动,曾任乡农会秘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在武汉组织“抗日青年铁血团”到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领导下,张进与杨乡朴、孔罗荪等人创办战斗书店,发行进步报刊,宣传抗日主张。1938年张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南特委领导下,先在咸宁、蒲圻一带从事对王劲哉部队进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后到新四军豫鄂支队(后改为五师)参加开辟江南地区的工作。曾任咸崇蒲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嘉蒲临(湘)工委书记兼挺进队政委、武昌县长、工委书记、长江地委秘书长等职,在鄂南各县开展对敌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进到中原局驻地宣化店,任安礼县长、民主建国大学教育科长。中原突围后,分配到东北工作,任庄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金县委第二书记、万福县委书记,领导当地军民坚持斗争直到东北全境解放。

       勤勉治校,培育英才
       1949年,张进随第四野战军南下,6月留在江西吉安地委任宣传部长,后任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1953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张进奉调去广州筹建华南工学院,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院长,直到1984年离休。三十一年来,他一直领导这个高等学府,把一个初创的大学办成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作为华南工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他勤于自勉,专于治校,在把华工创办为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奉献了自己奋斗的一生。他注重把师资培养工作作为办好学校的战略性任务,并倾注了满腔热情与心血。他提出:过一关(过教学关),通一经(精读本学科一本经典著作),专一题(有一个科研专题),精一文(掌握一门外语),长一技(一项技能),即所谓“过五关”。要求全校教师都订出个人提高计划,而各系的骨干教师都要交一份计划给他亲自掌握。在保证教师业务工作时间方面,他强调要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他在一次报告中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相当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则是谋财害命。

      廉洁奉公,艰苦朴素
       在“文革”期间赋闲几年后,1971年秋天,张进同志恢复了工作,担任华南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当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患有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但是,他全然不顾年老体弱,仍是忘我地工作。有天晚上,学院要讨论毕业生的实习问题,张进事先表示要参加,同事们见他身体不好,都劝他在家休息不必参加。正巧那天晚上下着瓢泼大雨,外面漆黑一片,大家都以为他不会到会,谁知他比别人到得还早,而且利用开会前的空隙时间找老师谈心。
      张进同志恢复工作后,组织上补发他在被“审查”期间扣发的工资,总共七千多元,除了亲人治病用去了一部分,他将五千元交纳了党费。他觉得那几年自己“靠边站”,没有为党做什么工作,理应少取报酬。
      张进同志的儿子张佐生,原来在上海工作,为了便于照顾父母,组织上主动把他调到广州,按政策可以留在学院内安排工作,专业既可对口,又可照顾家庭。张进同志认为调回广州已是组织上照顾,安排到学院就不必了。他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好意,还是让儿子按分配到省电视台工作去了。
      张进同志生活俭朴,他自己住的一间房只有七平方米,家具仅有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个小书架、两把木靠椅。1981年他应邀出访香港,学院按规定发给他服装费,他不肯要。大家劝他说:“您这不是代表个人,要顾及学院的面子。”他这才勉强接受,但只买了一套中山服。他一生唯一的“奢侈品”是一件呢大衣,那是在北京开会时,因天冷衣服不足临时买的,回广州后再也没有穿过。

      结语:他从曾经的地主少爷、进步青年成长为地下工作者、抗日战士,不断寻找真理,追求进步,最终以教育兴国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成为一名红色教育家,其革命精神、教育思想和朴素作风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赤壁档案史志网

版权所有:赤壁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赤壁网      鄂ICP备13000483号-1

单位地址:赤壁市赤马港砂子岭路东侧      电话:0715-5352097

电子信箱:cbsizhi@yahoo.com.cn      邮编:437300